香港土地大辯論步入尾聲之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突揚言「大膽講」要靠填海才能解決香港土地問題。而土地大辯論諮詢文件中提出的「5+1」填海方案,更援引新加坡為例子,指出當地積極在其附近水域填海造地。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就指出,其實近年新加坡填海規模并不像外界想像的那么大,更提醒港府:「不是說填海技術上行還是不行,但要解決深層矛盾和贏取政府威信就必須先解決一些棘手問題,比如收回高球場」。
彭麗芳— 文
「香港地少人多」的迷思
截至2016 年,香港約有70 平方公里土地是透過填海取得,占香港土地總面積1104 平方公里約6%,或已發展土地面積276 平方公里25%。而新加坡自從1965 年獨立建國,開始進行大型的填海工程,多達22%國土透過填海而成。截至去年, 新加坡總面積721.5 平方公里,53 年間透過填海造地逾140 平方公里。
「香港擁有各種土地資源,主要是如何平衡各種土地政策優缺點。比如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是721.5 平方公里,而居住的人口是560 萬。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單就人口除以面積,新加坡應該在住房上更為困難。實際的資料是,當前的人均住屋面積是香港的數倍。差異主要源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政府施政的重點?!箙悄捐幵浽谙愀凵顢的?,現居于新加坡,對當地的居住環境很滿意。
「香港土地問題不是供應問題,而是沒好好利用土地,沒有做好規劃?!菇衲暝叫录悠戮幼∪齻€月就土地規劃取經的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直指「香港缺乏土地」只是一個規劃迷思, 「香港面積1104 平方公里,已發展地區面積25%。減去逾40%郊野公園、保育地帶,理論上仍有約30%土地。我們怎么可能是欠缺土地呢?」她惋嘆政府從來沒有公布余下土地的狀況,在土地大辯論中亦只提供了十八個選項予人挑選,甚至未善用現有土地,就打算打大自然主意,對于整個論述覺得好不理想?!干鷳B系統是老本,任何食老本的行為都是迫不得已才做。根本不應該填海,而且每一個填海的地方要做什么, 如何解決現時『細、貴、擠』的問題完全是不清晰的,好擔心就算填海都只會興建私樓」。
據本土研究社出版的《不是土地供應: 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一書中提出,有4000 公頃已空置、建筑工地及其他土地,若充分利用這些已平整的空置土地可以提供現時公屋2.4 倍的建屋面積。而且尚未計算261 幅空置官地、1000 多公頃軍營以及800 公頃棕地。
東大嶼人工島=第二個天水圍
「5+1」填海方案除了建議在維港以外五個近岸地區填海,更提出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開拓面積逾1000 公頃的人工島「東大嶼都會」。團結香港基金更進一步提倡將人工島填海擴大至超過2200 公頃,將三成土地劃作住宅用地。吳木鑾認同一些港人的質疑, 直言「東大嶼都會」非常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天水圍,認為除非在當地或者周邊有就業機會,不然會聚集貧困人口, 居民會與香港主流社會隔絕?!钙鋵?,之所以形成一些貧困區域,政府的無為是關鍵因素。在目前的情形下,東大嶼都會也在倉卒的情形下提出來的。政府若采納此方案, 也只是希望解決土地問題。此外,相關的好多問題都沒有與民間社會形成共識,很難相信政府此后會在此方面積極有為,而民間組織也似乎沒有角色。這在全球公共政策中提倡共同治理(政府和民間)和政府積極主動有為是不符合的」。
伍美琴直呼方案「好令人費解」, 「在海中心填海這么大面積的地方,要經過多少時間、幾多代人才能變成安居樂業的地方呢?就算是以前新市鎮,沙田、大埔、屯門,挨近已發展的地區興建,都要經過數十年才能真正成為社區。香港往往要公屋居民做開荒牛,一片荒蕪,要住滿人,屯門得一條公路出市區,居民忍無可忍,才開始興建基建?!狗从^新加坡會做好所有基建、駁通鐵路、在新市鎮發展高等院校、政府機關, 一切準備就緒,才讓居民遷入去?!付皇菍④姲?、西環住滿人, 才開通鐵路」。
新加坡填海環境響警號
「在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的世界里,新加坡必須變成有毒的蝦?!剐录悠虑翱偫砝罟庖?966 年演講的說法,體現了新加坡——城市國家在大國競爭中求存的不容易。他及他的后任大刀闊斧開展填海工程,由游人必經的樟宜機場、到金沙賭場坐落的濱海灣、乃至工業園地裕廊島、休閑勝地圣淘沙,無一不是填海而來。
伍美琴認為新加坡填海工程的層次遠較香港高明, 「濱海灣填出來的地方好大范圍是淡水湖,因為新加坡不想再依賴馬來西亞提供食水,因此自設水源,期望有一天自給自足」。新加坡是海濱城市,有許多地區的海拔只有16 呎左右,當地面臨氣候暖化和水位上升問題?!笧I海灣早在數十年前建成就具有防洪、排洪的策略目的。而且大量綠化空間不單純為發展,而是休憩空間。填海概念好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不過,一些研究發現新加坡大興土木之下,令當地失去95%紅樹林,并喪失巨大珊瑚礁。除了環境問題,新加坡填海造地還面對砂石供應不足和鄰國海域爭議。2014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石進口國。隨著新加坡面積愈來愈大,印尼、馬來西亞,以及柬埔寨已經停止向新加坡販售砂石。而在2003 年,馬來西亞針對新加坡在大士(Tuas)與德光島的填海造地,告上國際法庭,控告新加坡侵犯領土及破壞柔佛海峽(Straitsof Johor)的海洋環境,令漁民魚獲量減少、馬來西亞船只損壞等。經過兩國舉行多次協商后,終在2005 年達成和解。由于靠近馬來西亞的海域不敢填,因此新加坡現時在最南面進行填海。吳木鑾警告: 「香港填海亦要小心近鄰如深圳的看法,包括沙石從哪里來,以及會為周邊的環境帶來哪些改變,他們會不會提出抗議呢?」
2000 年打后, 新加坡填海面積減少?!敢郧耙靶暮艽?,填海哪怕有什么問題?,F在各方覺得填海也有各種隱憂,國際上對環境關注也比較大。而且當地人口增長放緩、用地需求增長幅度也比以前低了,填海高峰期已過?!箙悄捐幗庾x。不過,2013 年新加坡發表土地資源規劃書,預計在2030 年,人口將由560 萬增加至690 萬,故此明言填海會繼續,擬在2030 年將國家土地面積再加大6%,至766 平方公里。
棄高球場換民意更明智
在土地大辯論談論得如火如荼之時,特首突然大力支持填海,令人揣測其用意。甚至有人指出,填海至少要20 年才能啟用,明顯是為2047 年中國統治覓地。吳木鑾說不好猜測政府目的,「不過,填海確實是比較容易推行的。目前填海最大的反對團體應該是環境團體。而其他的土地如高爾夫球場、棕地等涉及各種利益團體,而這些團體多數與建制派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有些政府官員可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解決土地問題(包括政治上容易解決)。不過,這與這幾年外界期望政府解決深層矛盾是背道而馳。這些難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民怨較大的問題包括高爾夫球場,應該是優先解決的。這樣可以給民眾透出一個有為政府的信號?!顾J為在如此缺少土地的城市,保持面積龐大的高爾夫球場的理據很難令人信服,若政府可以解決此問題,會改善政府與民間在此方面的互信和互動。
他直言來到香港,看見不少的棕地等其他閑置土地,而有些居民卻要住在籠屋中,感到很難過?!赶愀垡粊頉]有新加坡的強勢和惠及平民的土地政策,二來沒有和利益團體爭取土地,三來政府沒有較好的認受性。香港土地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突破利益團體,先解決高球場是make sense 點,表現出政府dosomething」。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ba34d0102y2ms.html?tj=1